在这个世界上,有些作家会变成火炬,照亮通往狭门的道路。有些作家成了信使,在夜里诉说着灵魂的重量。在宗程的新书《至少还有文学》中,这位95后作家以三十篇论著为读者呈现了一本“经典文学指南”。
广州方所、福光书店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邀请宗程、独立制片人江能杰、青年作家索儿等人就文学与写作展开深入交流。经典森林舞会
文学散文集《至少还有文学》收录了宗城在2018年至2021年间所写的三十篇散文集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个系列。《心灵的辩证法》前系列主要探讨作家对心理深度的探索,如菲茨杰拉德、弗吉尼亚·伍尔夫、张爱玲等,他们的文学关注人的心理活动、人的记忆加工,关注现代人在精神层面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。《挤出自我的奴性》系列,主要讲述作家“突围”的勇气和对社会的反思,如契诃夫、卡夫卡、王小波等,伟大的作家往往能写出人们内心的煎熬,感受到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。接下来的“经典阅读”系列则是更加纯粹的文本细读和分析,在这一部分中,作者更加关注鲁迅、汪曾祺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思想美学痕迹。
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文学?在《至少是文学》的序言中,Sojo阐述了他对文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兴趣——“文学如何影响生活,生活又如何反馈给文学?”在《文学理想国》中,为什么作家可以选择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?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,Sojo表示,他抱着“为普通读者写一本经典文学指南”的愿景,试图在“学术理性”和“可读性”之间找到平衡,将作家的作品和故事展现得更加生动。